拓展器材综合服务商
(焦点访谈):在制造《说不完的长征》系列节目过程中,咱们采访过许多老赤军,说起长征途中最困难的时间,他们不谋而合都提到了过草地。长征苦,最苦是草地。苍茫草地,留下了许多战友的生命和生者铭肌镂骨的伤痛回想。80年前的草地之行,无疑是长征史上最悲凉的一笔。而走出草地,赤军就看到了成功的曙光。
在炉霍县虾拉沱村,每到7、8月份,家家户户都会到草原上去“耍坝子”。94岁的李丰明十分享受着适意的日子,他在虾拉沱村现已生活了80年。
1935年初春,13岁的李丰明和爸爸妈妈、哥哥一同参加了赤军。8月,全家就一同跟从大部队走入了苍茫草地。
白日,草原上鲜花盛开,美不胜收;夜晚,气温敏捷降至零度,雨雪冰雹,往来不断无常。开端,兵士们尽量贴着山根和树林走,一来可以逃避沼地,二来也可以遮风挡雨,但追兵和土匪很快赶了上来。一天黄昏,十几个兵士不知不觉落到了后边,第二天早晨,发现他们都被敌人杀死了。
现在这儿矗立着一座巨大的花岗岩群雕,这些脸庞安静慈祥,如同沉入了梦乡。这组雕像记叙着右路军走出草地之前终究一场悲凉的献身。其时担任收留使命的红三军十一团的政委,后来的开国上将王平在回想录中这样写道:“咱们红十一团过了班佑河,现已走出70多里,彭德怀军长对我说,班佑河那儿还有几百人没有过来,指令我带一个营回来去接他们过河……”
来到河滨,他们发现河的彼岸坐了一圈圈兵士,喊他们没声音,曩昔一看,悉数都献身了。
在阿坝州红原县的草地上,噶曲河静静流动,河流宽广而安静,一如八十多年前的九月。就在右路军战胜险阻成功穿越草地后,张国焘电令左路军和现已走出草地的右路军中的红四方面军兵士原路回来。
部分红四方面军兵士第2次穿越了草地。但尔后的十个月里他们遭遇到敌人的层层围堵,赤军由8万人减至4万多人,被逼后撤,搬运致道孚、炉霍、甘孜区域。就在红四方面军一路苦战的时分,1935年11月,红二、红六军团1.7万余人也开端了长征。他们穿越贵州、云南,渡金沙江进入西康,于1936年7月抵达甘孜,与撤到那里的红四方面军成功会师。两支部队终究决议一同再经草地北上。
关于红四方面军的许多兵士来说,这将是他们第三次过草地了。和前两次的线路比较,这次的草地道路更长、补给愈加困难。
为了应对这次艰苦的行军,赤军的大队人马在甘孜、炉霍休整了数月。就在这片坝子上,为了鼓舞我们健身、增强体质,赤军举行了长征中仅有的一次运动会。赤军还举办了野菜博览会,以谁认的野菜最多为胜出。
一些伤病员和岁数太小的红小鬼被要求归队。这是有过两次草地经历之后,赤军以为可以保全他们性命的仅有方法。
终究,有三千多赤军兵士留在了甘孜和炉霍。李丰明一家由于爸爸妈妈受伤,孩子又小,也都被留下了。尔后他们住在与部队别离的当地炉霍虾拉沱村,再也没有脱离。
现在的甘孜县,还存有当年格达活佛写下的22首弦子词。这位与赤军结下深沉友谊的活佛在赤军脱离甘孜,走向草地时,写下这样的词句:“高高的山坡上,红艳的鲜花盛开,你跨上快马背上枪,穿过荆棘的小路,攀到山那儿去了,啥时再回这当地……”
2016年,档案馆初次对社会披露了一份重要文件——1936年赤军第三次穿越草地时的地势日记。这份由赤军兵士手绘的地图是当年留下的最真实的、一手的记载。空白处留下的文字,让咱们得以复原八十年前的前史片段。
甘孜、炉霍两县物资瘠薄。动身之际,青稞还未老练,赤军不得不把半熟的青稞打下来充任干粮。一些部队真实筹不行粮食,就从当地筹集了一些牛羊,想赶着它们过草地。
但是,驱逐大批牛羊过草地绝不像之前想象的那么简略。就在七月六日地图所画的一个当地,红二方面军六军团的军团长陈伯钧在日记中写道:“是日到日庆只十五时左右,余牛五百头左右;羊九百只;因十八师三营戒备不严,疏于查看,竟致悉数逃掉。真是一大丢失。……晚,起草通令,撤去十八师三营营长的职务。”
刮风下雨、打雷闪电都可能使牛羊四散奔逃。那些以牛羊作为储藏口粮的部队在草地中丢失惨重。进入草地没几天,一些兵士的粮袋就现已空了。
很快,前面的部队就把能食用的野菜都吃光了,后边的部队饿极了,只好吃不知名的野草和蘑菇,一些赤军兵士揣摩出了吃皮带的方法。
饥饿,是第三次过草地的赤军兵士最沉痛的回想,老赤军张斌在路上看见到了一些豌豆,是前面的人拉出来的,后边的人抓起来就吃。
越往前走,他们渐渐的变多地见到一年前长逝在草地中的战友。逝世如影随形,只要毅力最坚决的兵士才干支撑下去。
1936年8月初,幸存的赤军循着战友的骸骨,再一次跨过班佑河。10号这一天,《赤军大举北进行军地势日记》中制作出一片河谷。上面标示了两个字“巴细”,所谓“巴细”,便是今日若尔盖的“巴西乡”。
跳过阿俄垭口,啼饥号寒、现已断粮多日的赤军总算抵达富饶的巴西河谷,8月的高原农区,正是青稞和马铃薯老练的时节,这是给予九死一生的赤军最及时的补给。这些瘦骨嶙峋、衣冠楚楚的兵士,靠着钢铁毅力和坚决的抱负,总算走出草地,走向陕北。